正當防衛是什麼?

正當防衛是什麼?

這篇文章清楚地闡述了 正當防衛防衛過當 的法律概念,讓我們能夠理解在面臨暴力威脅時,我們應該如何正當地保護自己,並避免觸犯法律。

一、什麼是正當防衛?

正當防衛是指在面對不法侵害的情況下,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的權利,所採取的防衛行為。根據《刑法》第23條的規定,只要符合下列三個條件,就可認定為正當防衛:

  1. 有不法侵害:對方必須正在進行非法攻擊(如打人、持武器威脅、闖入住宅等)。

  2. 當下進行防衛:防衛行為必須在對方的侵害仍在進行時實施,事後報復則不算。

  3. 防衛手段必要且適當:防衛的程度應該與對方的威脅相當,不能過度使用暴力。

二、什麼情況下可以正當防衛?

  • 案例一:路上遇襲
    你在路上無緣無故被陌生人推了一下或打了一拳,這時你立即反擊將對方推開或回擊,阻止對方繼續攻擊。這屬於正當防衛。

  • 案例二:深夜闖空門
    一個人半夜闖入你的家,並威脅你和家人,手上拿著刀具。你用棍棒反擊,將入侵者制服,這也是一個典型的正當防衛情況。

三、什麼是防衛過當?

防衛過當是指雖然你的行為是出於自我防衛,但所採取的手段過於極端或過度,使得對方遭受到不必要的傷害。根據《刑法》第23條的後段規定,防衛過當雖然會減輕或免除刑罰,但仍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。

四、什麼情況會構成防衛過當?

  • 案例一:對方只是揮拳,你卻拿刀砍
    如果對方只是輕微的推擠或揮拳,而你反擊時卻使用刀具造成重傷,這樣過度的防衛行為就有可能被視為防衛過當。

  • 案例二:對方已停止攻擊,你仍追打
    當對方已經停止攻擊並處於無威脅的狀態時,你仍然繼續對其施暴,這樣也會被認為防衛行為超過了必要限度。

五、法院如何判斷防衛過當?

法院在判斷是否為防衛過當時,會綜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:

  • 對方的攻擊強度:如果對方持有武器或以致命手段攻擊,而你的反應較為激烈,可能被認為是正當防衛;但如果對方的攻擊比較輕微,你的反應過度,則有可能構成防衛過當。

  • 當下情境是否緊急:是否能夠安全撤離或報警,是否有其他人幫助等情況也會影響判斷。

  • 防衛手段是否相當:使用相對應的防衛手段是關鍵,例如空手對空手可以接受,但如果你用致命武器對付空手,這樣可能被認為防衛過當。

  • 攻擊是否持續進行:如果對方的攻擊已經結束,你依然繼續行使暴力,這顯然超過了防衛的必要範圍。

六、構成防衛過當是否一定會被判刑?

不一定。《刑法》第23條提到,防衛過當的行為 得減輕或免除刑罰。也就是說,法院在判決時會考慮防衛動機、緊急情況、行為過當的程度等因素,若是因情急或其他情有可原的原因,法院有可能對被告酌情減輕刑罰或免除刑罰。例如,某人面臨持刀威脅時出於自保將對方重傷,法院可能會認定防衛過當,但因防衛情急,會判定減刑或免刑。

七、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總整理

項目 正當防衛 防衛過當
法律依據 刑法第23條 刑法第23條後段
是否違法 否,無罪 是,但可減刑或免刑
成立條件 有不法侵害,適當防衛手段 有不法侵害,但手段過度
可能後果 無罪,無需負責 可能減刑、免刑,仍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
常見爭議 防衛手段是否過度、是否當場反應 是否報復心態、對方是否已停止攻擊

八、結語:防衛可以,過度就危險!

正當防衛是保護自己和他人不受不法侵害的最後防線。然而,正當防衛並不是無限制的,過度的防衛行為可能會使你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。法律要求我們在防衛時遵循 比例原則,即防衛手段必須是合理和必要的。

總結原則:

  • 可以防衛,但不能報復;

  • 可以制止,但不能過頭。

如果遇到危險時,首先應該尋求脫離現場的安全方法,並盡快報警處理;如果實在無法避免,則可以適度反擊。總之,保持冷靜,避免情急之下做出過度反應,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法律常識。

 

 

TOP